“宛”是南阳最早的地名之一。宛,即反映了“盆地”的地貌特征,又反映了它的生态环境。其义:四方高中央下,符合南阳西、北、东三面环山,当中低平的盆地地貌特征;“屈草自覆”为芳草盖地,植被葱绿貌。
春秋初期,南方的楚国日益强大起来,先后向北吞并了汉水流域诸国,吕、申两国也被楚文王所灭。楚国占据这片既有沃野美壤,又有江河之便的土地之后,便在这里建置宛邑,作为问鼎中原的基地。宛之名,即自此而始。其后,宛由地域名,演变成为“宛城”。
宛城位于中国最东端的大型盆地南阳盆地之中,头枕伏牛,足蹬江汉,东依桐柏,西扼秦岭,历史上,她是屈原“扣马谏王”地,军事家诸葛亮的躬耕之地,著名的秦楚“丹阳之战”和三国故事“三顾茅庐”就发生在这里。曾经孕育出智圣诸葛亮、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商圣范蠡、谋圣姜子牙等历史名人。战国时期,是著名的冶铁中心,后为秦朝三十六郡之一的南阳郡治所所在地,东汉时期曾作为陪都,乃光光武帝刘秀发迹之地,故现在又有“南都”、“帝乡”之称。
袁术曾经就占领过南阳,汝南两郡,他可不是傻子。凭借着袁家的势力,把当时最富庶的两个郡占了。可惜袁术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