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穿越小说 > 三国之权倾河北 > 章节目录 古代的谥号、庙号和年号
明朝时,文坛领袖、内阁辅李东阳临死前迟迟不肯闭眼,身边人都很诧异,这时候他的老同事、另一位名臣杨一清握着他的手告诉他朝廷已经为他定了“文正”的谥号,听到这个消息后,李东阳激动的要跪下来给杨一清磕头,可想而知“文正”这一谥号对士大夫来说是多么的珍贵(北宋名臣范仲淹所得谥号为“文正”,从此以后这个谥号成了文人士大夫毕生最高的追求)。

    清朝时期,谥号的拟定具有非常严格的标准和流程,曾国藩因为其平定太平天国、推动洋务运动等一系列卓越的功绩,死后被定谥号为“文正”(整个清朝,也只有八个人获得)。另一位名臣张之洞知道之后,对其他人说,连曾国藩都能得“文正”这样的谥号,我死后看来也差不到哪儿去,结果是,他死后只得了个“文襄”的谥号,别说“文正”了,连李鸿章的“文忠”都比他的谥号高十多个级别。看来人有的时候自我感觉还真不能太良好!

    古代的庙号:庙号,指君主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起源于商朝,除了秦始皇时期,庙号被废止过,历朝历代都沿用,和谥号最显著的区别是庙号只属于君主。

    庙号和谥号的区别,举几个例子,大家就更加清晰了:

    刘邦,谥号: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