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的话很有道理,赵云从小在族学学习,稍微年长,就一个人跑到颍川书院。
当是时,根本就没人能想到他会被荀家人收留,还以为凭着赵家的财力当个旁听生就了不起,至于正式学生,是想都不敢想的。
不管是荀家人还是颍川书院,大有孔夫子那一套有教无类的意思,来者不拒。
可当地人和颍川太守府却会对一些外地土豪另眼相看,那些旁听生往往要收取很大一笔钱在吃穿住行上,一来二去不少人就退却了。
其间,常山国这种打道回府的人不在少数,归家后却不会说出实情,尽量在自己脸上贴金。
至于赵云的情况,没多少人想说,毕竟不少家族对一夜暴富的赵家可没啥好感。一个土豪的儿子,天下驰名又如何?哥没兴趣帮你扬名。
突然之间,就传来了赵家麒麟儿被荀爽家嫡女婚配的消息,让不少人大跌眼镜。
不过,从侧面来讲,常山士子还是缺乏和赵家特别是赵云的沟通。
既然是乡党,大家今后不管在大情小事上,都会共同进退,领军人物显然就是从颍川书院载誉归来的赵云。
所谓穷文富武,好多寒门士子到赵家去,搭乘的是张家提供的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