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机会又来了,可谁知葛尤和桑云适时加入进去。
到了此时,赵纯才有时间来发展自己的实力,陈应、鲍隆的发掘,在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毕竟整个桂阳郡不可能仰仗赵纯爷俩。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荀彧、荀谌创办书院以后,尽管哥俩很低调,荀家高弟,在一向文运孱弱的荆南卷起一股风潮。
或许是不想中原了解,或许是要和家族划清界线,书院连名字都没有,只是云体的书院两个字,也每天门庭若市,来报名学习的学子趋之若鹜。
看到招生情况这么好,哥俩赶紧给曾经的同窗写信,江湖救急让他们来为人师表。
颍川书院确实是一块响当当的招牌,你能不能当官除了孝廉是必备的硬件之外,还要花钱来买官,不少学子离开颍川后也以教书度日。
荆南苦于没有优秀的师资久矣,书院的规模,简直可以与号称天下第一规模的太学相比。
当然,学生的数量过于庞大,也会对学校的管理造成麻烦。
不得已,荀彧和荀谌只好增加了入学考试这一项,没能考取的,得等到下一期开学的时候你再继续考试吧。
可以说,在赵云相关人员的产业中,不起眼的书院异军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