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对文远的脚踏实地持赞成态度,去除人力、财力这两项因素,最后唯独对魄力问题有些担忧。
并不是说文远没有魄力,他既然敢开史上未有先河大规模建学馆讲学,这份魄力已经足够。但是反响呢?要知道读书习文本来一向是士族子弟的特权,如果有一天高高在上的他们发现这个特权被一群他们看不起的庶族子弟共同拥有,他们会怎么想?他们一定会怨恨给庶族子弟创造读书机会的文远,而且这股怨恨必然会蔓延到整个士族阶层。
不知道到那个时候,文远是否有魄力敢于面对天下所有怨恨他的世家大族?
这一点郑玄没有问,不过文远的坚定表情已经给出他明确的答案了。文远知道以他跨越千年的眼光做出来的变革,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都要遇到无尽的艰难困苦,这一点文远深有体会,所以文远一直小心翼翼的,软刀子割肉,让大部分士族中人觉不到痛。
而且既然选择了走上这么一条荆棘之路,文远也不愿回头,他不想让流淌在身上的汉人血脉陷入一个又一个苦难的轮回当中。
…………
和郑玄聊了半天,出崇文苑时已经是下午时分,文远策马信步而行,不知不觉来到瘿陶城南郊的宁儿陵寝。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