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如果正兵死亡,就会从军户中递补一人服役,如此世代延续下去。战时乱世,百姓能活下来就是好的,根本不会考虑其他的东西。
明代的军户卫所制度,其实是吸取中国历史屯田经验,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明太祖曾夸口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靠着军户的自给自足,朱元璋供养起规模庞大的军队!在元末乱世中脱颖而出,军户卫所制度初期也确实体现出惊人的战力!帮助朱元璋击败当时天下各路诸侯,将曾经横扫欧亚的元蒙赶出中原大地,甚至在明代初期还屡次出兵关外,打得元蒙几乎要从大草原上向西迁移!
可是长期存在的军户制度到了和平年代就不一样了,世代从军这条规矩就显得不尽如人意了,毕竟生在清平时期,能活得下去,谁还愿意当兵?让家中丁口承担危险的军役?军户思想观念的转变还是次因,主要的还是容易滋生贪腐问题,各地军户分散在郡县这些底层行政地点内,又不受地方官府的监督,只受辅军将校的管理,这样极容易滋生腐败,泪如明朝自英宗之后,卫所制度就逐渐开始衰败,各级朝廷命官占夺屯田,任意役使卫所军士,很多军士甚至被迫为权贵种地,沦为佃户。这就让军士们的生活愈发艰难甚至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