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
第一批刀具的设计制作始于公元1748年,即乾隆十三年。
据说,乾隆皇帝对这批刀具的制造,真可谓是费尽苦心。无论是最初的纸样、木样设计,还是在具体制造的数量、名称、纹饰、年款,甚至是刀具的什件、皮鞘、楠木箱、用金量以及所附皮签上面的文字选用等,事无巨细,全都要亲自过问安排。
每当造办处完成一道制作工序后,都要由司库白世秀与七品首领萨木哈亲自带进宫内,转交给太监总管胡世杰,由他送至养心殿,呈给乾隆皇帝御览。待乾隆皇帝详细阅看后,再对不满意的地方提出修改要求。
然后,造办处再奉旨进行改动、加工。之后再呈递御览。如此反复修动,直到达到乾隆皇帝的要求,才算真正的完工。就这样,这批宝刀在反复的修改下,直到乾隆二十二年,即公元1757年,才正式完成,前后共花去了十年的光景。
乾隆皇帝对这批刀具的用心及重视程度,在清朝时期是比较罕见的,而造刀有功的司库白世秀,也因此被提升为员外郎,在此之后,乾隆皇帝又陆续命人制作了三批刀具。
这三批刀具每把的重量均在十八两左右,其造型、长度、款识、图记等方面,皆与第一批刀具基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