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临摹本!
这幅画宽二十五公分,长三米五,这幅画的原画作,一共分十二段,分别是由十二个东晋以前历史上的十二个小典故组成。
而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九段,也就是说有三段已经遗失了。
这幅画卷当年创作的起因是因为,西晋晋武帝时期,也就是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后。
他的儿子司马衷即位,史称晋惠帝,这厮在中国历史上是有名的昏庸无能皇帝,他从小就不爱读书,整天只懂吃喝玩乐,不务正业,朝中大权尽落于皇后贾氏之手。
贾氏为人心狠手辣,荒淫无度,引起朝中众臣的不满,大臣张华便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女史箴》一文,以示劝诫和警示,当时流传甚广。
后来到了东晋,顾恺之就根据文章分段为画,除第一段外每段皆有箴文,各段画面形象地揭示了箴文的含义,所以这些画被称之为《女史箴图》。
这九段内容,跟据各段空隙所书箴文依次为:冯媛趋进、班婕辞辇、世事盛衰、修容饰性、同衾以疑、微言荣辱、专宠渎欢、靖恭自思、女史司箴,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小典故。
在这幅长卷中,顾恺之的“游丝画法”和“传神写照”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