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科波·菲尔斯从一开始也没把《杀手里昂》看得有多重,他只当这部电影是香港几年难得一见的精品,浑然没有觉察到,正是因为自己的一时心动,为来自东方的电影在欧洲打开了一扇大门。
前后将《杀手里昂》观看了三遍,乔治·科波·菲尔斯总算写出一篇令他本人满意的文章—“值得力荐的亚洲电影,来自东方好莱坞—香港的人性救赎”
他用了大量的文字,详细的解读了这部电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香港这座来自东方的国际化大都市有了一个新的称谓—东方好莱坞。对于香港电影,我好像有着极为矛盾的感情。一方面极为排斥看香港电影,总觉得香港电影很难懂,有时候两个情节的衔接,整个主题的表现都让我很难看明白、想清楚。比如《最佳拍档》、《英雄本色》,看的迷迷糊糊、懵懵懂懂,一直弄不清楚电影的导演是作何想法?尤其是后一部电影,是为了歌颂黑社会跟社会暴力?
但而另一方面,每一次看到香港电影时,我都忍不住的要惊叹,香港人的出色动作设计跟身手,似乎人人都是布鲁斯李,香港人人都会功夫一样。当然,香港也有几部我喜欢的电影,比如《刀马旦》、《旺角卡门》以及我最近才看到的一部正在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