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会临上几十字。从颜真卿到柳公权,从钟王到冒襄,还曾经拿过市一级的书法比赛大奖。
到明朝之后,因为干的是师爷。毛笔可是他吃饭的家伙,自然不能丢下。
到现在,他感觉自己的书法又有了进步,如果继续练下去,有生之年说不定能够混成一个大书法家。
相比起现代人便利的条件,古人就惨了。
要知道,古代大书家的真迹可都是无价之宝,寻常人如何能够见着。
一般人读书练字的时候,都是拿教书先生的手迹来做范本。而那些先生的字,说句难听的话,都是一陀屎。
所以,明朝的普通读书人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而且,科举的考卷用的是馆阁体,要求你写得跟印刷体一样,务必不让阅卷人产生歧义,至于有没有艺术价值,倒不要紧。
周楠的字当初王若虚是见识过的,对他也赞赏有加。
听到他问,朱聪浸从袖子里掏出一本册子递给过去:“周大人能否伪造此人的笔迹?”
周楠接过小册子一看,却是一个帐本。上面写着某年某月某日哪处田产收了多少石租子,哪月哪日府中买了一千斤木炭,支出几何。
字是标准的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