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而电子计算研究就是后世的计算机专业,主要学的是程序语言、数据结构这些软件知识,两者虽有关联,但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李轩这个学软件出生的人,却老是往硬件人堆里凑热闹。赵伟明对他这个特立独行的学生也有几分好奇,借着今天这个机会点名叫他发言,考考他这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有趣学生,肚子里到底有多少墨水。
李轩在心里好一番斟酌,才谈了谈自己的看法。他的观点不能太细太深,开学才一个来月,电子这门高深的课程对他这样一个大一新生而言,连入门都算不上。但也不能言之无物,毕竟他来参加聚会的目的是为了展现自己的实力,为以后树立自己技术牛的形象先打基础。
除了这些,他还要特别注意,不能蹦出一些这个时代还没有的名词,比如非阻塞缓存这个词好像是在八十年代的论文中才开始提出的,受害者缓存是在九十年代才开始研究的。
于是李轩选了高速缓存这个切入点,随着微处理器在七十年代的蓬勃发展,内存读取速度慢的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在八位元处理器时代这个问题还不明显,随着英特尔发布十六位元的8086处理器,这个问题已经开始慢慢显现。
李轩记得在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