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那种高大上的光环。
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国内的思 想还比较保守,在许多老一辈人看来。外国企业就是和资本家划等号的。怎么能让国家辛辛苦苦培养的精英栋梁,去接受外国资本家的剥削呢?这难道不是社会主义的倒退!
而另一方面,八十年代真正大举进军中国的外资企业其实非常的少。大部分企业都只是在中国设立一个办事处而已。从本土或者香港抽调几名业务员来作为骨干,而提供给国内人员的大都是打杂一类的次要岗位。
由于中国与外界的沟通渠道不畅,在大部分西方公司的高管眼中,中国就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地方,他们根本不相信中国人有能力可以胜任重要工作。更何况即使他们有这个意愿,也很难直接招聘到真正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
一开始东方公司只是与教育-部进行协商,但后来又陆续加入了国家计-委、科技-部、劳动人事-部等部委。因为大学毕业生分配后涉及的问题。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比如在国内学生毕业后有人事档案转移的问题。如果是在后世,外企员工的档案可以委托给人才市场代为接收和保管,但在八十年代中国根本就还没有成立人才市场。
谈判最初进展的非常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