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也察觉到察举制度的弊端,到了魏文帝曹丕时,陈群又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可是九品中正制实际是察举制的改良,其实就是将任命官员的权力收归中央。不过这制度依然是要有地方官员举荐人才,根本存在的问题始终解决不了。尤其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十分强大,对中央官员考核人才施加影响,到了后来更是干脆直接以门第出身来举荐官吏!
这样到了察举制的后期,统治阶层几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状,不但堵塞了民间人材,还让世族得以把持朝廷人事,影响皇帝的权力。
而相比差距制度,科举制就明显要公平公正的多!通过地方乡试、州省会试、中央殿试三级分试的方法,将任官权力彻底收归中央,这样就很好的杜绝了地方势力做大了!
这还是其中的一个优点,此后科举制推行不久,便做到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这样这样不但大为扩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份子,有机会透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公平的选举制度,对整个民族起到的稳定性和凝聚力,这就是文